- 三逆
-
1.指逆天、逆地、逆人三大罪。
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‧檄移》: “觀 隗囂 之檄亡 新 , 布其三逆, 文不雕飾, 而辭切事明。”參閱《後漢書‧隗囂傳》。2.佛教語。 指惡比丘 提婆 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, 即破和合僧(破壞寺廟僧眾秩序)、傷佛、殺比丘尼。隋 智顗 《法華夕句》卷八下: “若作三逆, 教王、毒爪並害佛攝。”3.指 吳三桂 、 耿精忠 、 尚之信 。清 初, 三人曾相繼起兵反叛。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‧滿族士兵》: “國初自定中原後, 復遭三逆之亂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